
PVC发泡板表面起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,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。以下是一些针对PVC发泡板表面起泡问题的解决方法:
控制挤出温度:
熔体良好的塑化是PVC发泡板制品的前提条件。如果挤出温度过高,容易发生熔体局部降解且会因熔体强度降低,气泡过大而被撕裂;如果挤出温度过低,熔体欠塑化、强度很低,同样会出现破泡。
因此,需要设定和控制适当的挤出温度,确保熔体在挤出过程中不发生降解,同时保证熔体强度。
选择合适的树脂:
采用粘度适宜的树脂,有利于气泡的分散与膨胀,以及板材整个横截面压力协调一致。
若PVC树脂粘度过高,熔体流动性差,板面平整度难以保证,泡孔不易扩张,导致发泡倍率低;反之,若PVC树脂粘度过低,又会致使熔体强度低,容易引发破泡。
合理添加发泡剂:
放热型发泡剂发泡率高,分解速度快、放热极大,但发泡时间短,突发性也强。因此当AC发泡剂用量过多时,发气量过大,会使气泡内压力增长快,泡孔尺寸生长过大,急剧释放气体,使泡孔结构破坏,泡孔大小分布不均,乃至形成开孔结构,会在局部产生较大的气泡和空穴。
在不影响发泡率前提下,可适当多添加吸热型发泡剂,取代部分放热型发泡剂,以抑制多添加放热型发泡剂引发的破泡。
使用发泡调节剂:
发泡调节剂的长分子链缠绕粘附在PVC的分子链上,形成一定的网状结构,一方面促进物料塑化,另一方面提高PVC熔体强度,使发泡过程中泡孔壁能够承受泡孔内气体的压力,不致因为强度不足而破裂。
若发泡调节剂质量差或加量不足,会导致发泡体强度低,出现破泡或串泡。
稳定剂:
定期对稳定剂进行180~200度的稳定性能检验,不符合稳定性能要求的原料不得使用或经调整剂量,检验合格后再用。
稳定剂应根据采用树脂的牌号进行调整,如果稳定剂加量过多或过少致使发泡剂分解温度过低或过高,都不利于发泡。
碳酸钙:
CaCO3加量太多时,虽然能形成更多气泡核,但如果碳酸钙加量过多或颗粒过大,活性不好,形成团聚,在树脂中分散或与树脂截面结合不好,导致熔体强度降低,熔体中气泡扩展时容易产生破泡。
应严格控制碳酸钙剂量、粒度与活性。当碳酸钙加量过大时,发泡调节剂也应相应增加。
润滑剂:
润滑剂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。外滑有利于脱模,对板材表面的光洁性有好处;内滑有利于塑化和熔体的流动性。
外滑太少,挤出机5区温度不易控制,易升温,这会导致合流芯温度高,板材中间出大泡、串泡、发黄等问题,板材表面也不光滑;外滑多,析出会变得严重。
内滑不足板面难以控制厚度,表现为板材中间厚两边薄;内滑多,易出现合流芯温度高的现象。
模具检查:
检查模具设计是否合理,口模平直段长度和压缩比是否根据制品厚度进行了正确选择。
定期清理模具内的残留物,避免影响熔体的流动和发泡效果。
设备维护:
定期对挤出机、合流芯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。
检查设备的温控装置是否准确可靠,避免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的发泡问题。
混料均匀:
严格按照混料程序进行混料,确保混料均匀。
避免混料过程中混入杂质或再生料过多导致的问题。
操作规范:
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发泡问题。
综上所述,解决PVC发泡板表面起泡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,包括调整生产工艺、优化配方、检查设备与维护以及注意其他相关事项。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,可以有效地提高PVC发泡板的质量和生产效率。